泸州离婚财产抚养权纠纷律师一罗远梅
18090160227
婚姻动态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惜别”胶片 乐凯年内将完成整体改制

2012年6月25日,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召开改制工作启动大会。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部署,乐凯将在今年年内完成整体改制。整体改制后的新公司名称暂定为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胶片”二字将从公司名称上消失。
    多数人本能地感到惋惜,毕竟“乐凯胶卷”这个名字承载着太多太复杂的民族情感。无数中国老百姓或快乐或伤悲的瞬间,都曾被定格在那一帧小小的、价廉物美的国产胶片之上,见证着自己的人生与时代的变迁。但对于乐凯人而言,这则消息带来的更多是振奋。在他们看来,去掉“胶片”二字,意味着公司将拥有更从容的转型余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一次革故鼎新之举。
    传统胶卷:市场决定弃留
    近十年来,尤其是2005年之后,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飞速普及,曾有“中国胶卷之王”之称的乐凯已渐渐淡出人们视线。
    “现在偶尔还会有朋友问我,乐凯是不是还活着?是不是还在做胶卷?”乐凯集团总经理助理、财务负责人郝春深对记者说。
    乐凯的确还在做胶卷,只是份额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淘宝网上的“胶卷”分类中搜索“乐凯”,相关宝贝数量为210件,而“富士”和“柯达”则分别为959件和1168件。对于这样的结果,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跃昌并不感到吃惊:“仅就胶卷市场而言,富士和柯达的比例现在比乐凯要大得多,早就不是当年三足鼎立的局面了。”
    事实上,曾是乐凯主营收入来源的胶卷业务,如今占集团营业额不到1%。“这也是要把‘胶片’从公司名称上拿掉的原因之一,这个名字跟乐凯的收入比例已经完全不相称,没有继续保留的必要。”郝春深说,留着这两个字反而会让人们对如今的集团业务产生误解。
    但这是否意味着乐凯从此将彻底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
    现任乐凯集团总经理办公室高级主管的尹培军在乐凯工作已整整三十年,他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摄影发烧友。
    尹培军所在的摄影发烧友圈子里,始终有一批人用的是负片,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彩色和黑白胶卷,亦即乐凯曾经最大最强而如今却越发式微的胶卷业务。在尹培军看来,现今最好的数码单反相机的成像质量和胶片机相比仍有差距,因此胶卷市场虽然小众,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会消失。
    李跃昌的看法虽与尹培军一致,但从公司经营的角度出发,他却有另外一番考量:“有市场不代表能生存,关键还是要看这个市场的大小能否支撑产品生产形成规模。只有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公司才能收回成本。现在还不好说乐凯是不是要放弃胶卷业务,这得由市场来决定。”
    而关于胶卷市场,李跃昌的观察是“一直在萎缩”。
    数码影像:转型曾失先机
    其实,乐凯有过“去胶片化”的机会。
    2000年,乐凯的利润总额超过2.5亿元,业绩达到历史巅峰。
但同时乐凯发现,在数码影像领域自己已经被富士等竞争对手超越,匆忙之中,乐凯也开始加大了转型尝试,开始发展数码相机、mp3、立体照相、彩扩机、偏光片等产品业务,但因为没有核心技术或市场容量太小而最终折戟沉沙。
    曾任乐凯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张建恒,至今还记得1994年自己在柯达公司见到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时的反应:“那真是一个大家伙,足有一个单人大沙发那么大个儿,但拍摄出来的质量,根本不能与传统胶卷拍摄的照片相比。这么一个新鲜事物让普通大众使用,恐怕还要有很长一段时间。”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张建恒一人。当时在柯达内部,对从传统影像向数码影像的转变需要多久也曾出现争议,甚至直接导致柯达将这项专利冻结。
    可叹的是,直到6年后,乐凯似乎也没怎么将在数码影像领域小试牛刀失败这件事放在心上,时任乐凯总经理的杜昌焘曾这样评价数码影像市场:“对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不要过早地下结论。前些年国内媒体对高级照相系统,即aps系统宣传得甚为猛烈,很多国外大公司联起手来,大有以之取代现在的135胶片之势,当时我们有一种泰山压顶的感觉,不知在这种形势下乐凯是否还能生存下去。但在研究跟踪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认为,aps是没有前途的。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炒得那么热的aps已不了了之。”
    2000年9月,国际影像感光技术会议在加拿大召开,作为银盐技术三剑客的柯达、富士、乐凯悉数到场。会议争论的一个焦点是,新崛起的数码成像技术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赶上传统的银盐感光成像技术?争论的结果大家认为,数码成像对消费者来说更便捷可靠,拍完当即就能看到图像,但质量与银盐成像相差太大,不可能取代银盐成像。未来成像很可能是数码和银盐并行存在的格局,两个技术及产业系统各有各的市场。
    正是有了这次“行业性加拿大误判”,2003年10月,乐凯与柯达合资,试图在传统影像领域结成联盟合力应对市场。
    也是从那时开始,数码成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分辨率提升两个量级,数码影像产品以惊人的速度抢占传统银盐市场。
    2003年,乐凯利润跌破1亿元,2004年为7803.58万元。此时,意识到落伍的乐凯终于下决心转型。2004年,乐凯把发展数码影像技术列为企业的发展计划之一。而这一年,数码影像技术的天下已定,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掌握在日本、美国企业手上,乐凯在数码影像领域几乎处于一片空白,转型谈何容易。
    在这个时候,乐凯所倚重的合作伙伴柯达并没有什么表示,在合作协议中,提供数码影像技术本就不是其义务。
    往哪转,怎么转?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在数码相机、立体成像、彩扩机等市场相关的转型尝试失败后,乐凯多年来一直跟踪预研的光学薄膜成为了新的关注对象。
    光学薄膜:全新但不陌生
    点开富士的网站,在首页醒目的“产品分类”中,“护肤品”和其他诸如“数码相机”、“网上冲印”、“影像产品”等产品业务并排在一起,显得十分另类。
    再轻轻下拉,一则新闻跃入眼帘:《富士胶片开创性运用“偏振光成像法”和“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法”破解肌肤暗沉秘密》。
读完这则新闻,许多人会“哦”的一声:“原来这些光学原理竟是可以应用到护肤品上的啊!”
    而乐凯进军光学薄膜领域与富士开发护肤品极为相似。
    2005年,张建恒接手乐凯集团总经理一职。他和新的集团领导班子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计划,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就是打造我国平板显示用大型光学薄膜研发生产基地。
    乐凯集团新闻发言人朱海河告诉记者,“微粒、成膜、涂层”是乐凯曾用于胶片生产的三大核心技术,而研发光学薄膜基于的也是这三项技术。
    对此,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分析认为,对于乐凯而言,光学薄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并非陌生。
    2005年,乐凯开始投资建设第一条tac光学薄膜生产线,乐凯真正进入平板显示上游的关键材料领域,成为全球仅有的能生产tac膜的五家企业之一。2006年,乐凯在合肥开工建设我国第一个光学级聚酯薄膜基地,开始大规模进入。到2011年,以光学薄膜为主的膜材料销售收入已占乐凯集团收入的22%,利润占42%。
    乐凯进入光学薄膜市场使国外公司的相关产品价格下降了17%到35%,这与当年乐凯杀入胶卷行业的一幕何其相似:基本上能够垄断国内市场,而且价格比国外便宜得多,从而实现该产品在国内产业链中的制衡作用。“液晶电视机为什么在近几年迅速由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乐凯的介入不可忽视。”知名互联网专家刘兴亮如此分析。
    今年初接替张建恒掌舵乐凯的王树林对乐凯的光学薄膜产业充满信心。他说:“我们已经在产品技术上、质量上获得了国内外主流液晶显示企业的认可,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扩大市场规模。乐凯要加快促进我国液晶显示产业上游关键原材料的快速发展,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光学薄膜也成为乐凯吸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重要一环。
    2011年9月,乐凯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产业。两家公司的业务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却关联密切。
    全程参与重组谈判的乐凯集团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张云飞说:“航天科技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光学薄膜就有30多种,下一步我们要针对航天科技需要,加大开发的力度,双方也可以共同把中国的膜产业做大做强。”
    除了薄膜领域,按照合并双方计划,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将推动乐凯集团成为出版与印刷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高端基础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的供应商,把乐凯发展成为以新材料及其装备为主营业务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主体。
    对于经历了一场并不幸福的“国际婚姻”和一场杀入重围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乐凯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的开始。“这就是我们拿掉‘胶片’二字最重要的原因。今后的乐凯,将是一家有着无限发展可能的企业。”朱海河信心满满。

2011年度印刷行业十大评选揭晓最终精彩
文章来源:泸州离婚财产抚养权纠纷律师

律师:罗远梅[四川]

四川感恩律师事务所

联系电话:18090160227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http://www.hebzslhls.cn/news/view.asp?id=815062864386 [复制链接]
Copyright@2024 泸州离婚财产抚养权纠纷律师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大律师网